24小时健康热线
0731-88887025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三真动态 > 医院新闻

长期输液“更温柔”的选择——静脉输液港植入

来源:小编   发表时间:2024-03-16

红网时刻新闻3月14日讯  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反复输液或输血治疗,频繁的周围血管穿刺让患者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忍受扎针的痛苦。近日,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为一位长期卧床的恶病质病人成功施行了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解决了患者的输液难题,为其构建了一条“看不见的生命保护线”。

01

小“港体”,大关怀!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李先生(化名)是一名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一年前因新冠感染后开始反复咳嗽、咳痰、发热,期间在当地及长沙市多家医院长期住院治疗,后转入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继续进行康复治疗。长期被病痛折磨,此时李先生已呈恶病质状态,且因四肢出现挛缩,已经无法正常建立静脉通道,但其肺部感染、持续炎症、重度营养不良等病症都需要通过输液治疗来改善。因此,如何建立一个长期、高效、安全、通畅的静脉通道,对患者来说迫在眉睫。


20.png

三真神经康复团队为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为解决李先生的输液难题,在评估了手术风险,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取得同意后,三真神经康复团队为李先生实施了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术后,康复团队为其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复查显示,静脉导管在李先生心房口处,位置理想,没有产生血气胸并发症,植入非常成功。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唐元辉介绍,在面对需要长期接受化疗、营养液输注、血液透析或其他需要频繁输液治疗的病人时,通常会建议病人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减轻输液痛苦,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采用PICC管或输液港,“像李先生这样已经不适用于PICC管的、需长期肠外营养支持和药物输送治疗的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首选方式,能有效提高李先生后续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02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让长期输液不再痛苦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是国内近几年发展的静脉输液新技术,通过在患者的静脉系统中植入一个人工制造的“港口”——输液港,为需要长期及反复静脉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


输液港是一种可完全植入患者体内的血管通道器材,是一个小型、可折叠的装置,通常由医用塑料或金属制成,可以被植入到皮肤下,直接与患者的中心静脉相连,具有港座位置隐秘、切口小、创伤小等优点。


21.png

患者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后情况,创口已基本愈合。


与传统的反复穿刺或长时间留置的输液管相比,静脉输液港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至中心静脉处,能有效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同时,输液港完全包埋于皮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且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化疗、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或者频繁进行血液检查的患者,以及血管条件差、难以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的患者来说,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是理想的选择之一。


22.png

深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三种方式比较。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03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怎么做?

术后应注意什么?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通常在手术室进行,由专业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手术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医生一般会在患者的上胸部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局部麻醉。然后使用一个小型切割器在皮肤上切开一个小口,将静脉港通过这个小口植入到静脉中,将静脉港的一端会与中心静脉相连,另一端则留在皮肤下,通过一个小的导管与外部相连。最后,医生会对伤口进行缝合,并覆盖上保护性的敷料。手术完成后,拍胸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整个手术过程相对简单、用时短,术中几乎不会感到疼痛。


23.png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术后,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在植入静脉港的部位进行剧烈活动,以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

2、定期清洁和保护植入部位,防止感染。

3、如果发现植入部位有红肿、疼痛或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和维护。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安全且舒适的输液通道。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静脉输液港具有许多优点,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预期治疗时间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决定是否适合植入静脉输液港。


本文转载自红网,附原文链接:

https://health.rednet.cn/nograb/646847/58/13631354.html

专家介绍


24.png


唐元辉

主任医师


湘雅医学硕士,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独立完成神经外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处理及手术治疗。现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功能神经外科领域,主要开展神经调控技术昏迷促醒、脑瘫、偏瘫、截瘫、运动障碍病等功能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和科研工作,擅长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癌痛等慢性疼痛疾病的手术治疗。赴美国及加拿大等学术交流学习,熟悉相关学术领域的最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