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梅溪湖X小区的 王嗲嗲 和 李嗲嗲,
认识多年,
相似的年龄和经历让两位老人常常相约出游,
闲暇时间更是无话不谈。
18年冬天,两人先后突发中风,
分别住进了医院。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
当两位老人再在小区里相见时,
情况却大不相同。
王嗲嗲
因中风后遗症造成了左半身偏瘫、行动不便,
只能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推着出来散步,
说话也含含糊糊、口齿不清。
而发病时与王嗲嗲几乎是同样病情的李嗲嗲,
此时虽然行动还比较缓慢,
但是身体没有特别明显的异常,
基本可以一个人慢慢活动,
说话时吐字也比较清晰。
原来,两人之所以拉开如此大的差距,
是从中风发生后的康复治疗开始的。
王嗲嗲
在控制住病情以后,就带着药物回家养着了,
平时基本上是“卧床静养”。
而
李嗲嗲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还及时在专业康复医院进行了康复治疗,
因此才取得了这样好的康复效果。
越养越病
很多人都有“有病要静养”的观念。然而,对于中风的病人,长期卧床静养会带来很多不良结局,比如:
影响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
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关节挛缩的风险
影响呼吸、心血管功能
影响神经肌肉功能
影响免疫功能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
减轻残疾,最重要的手段就是:
康 复 训 练 !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中风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是的,中风有很高的致残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中风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中风康复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残障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最终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当下,很多中风患者及家属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的康复观念!因此,真真着重说一说这个问题。
“救命最要紧,康复不着急”、“中风需静养,康复慢慢来”,中风发生后,不少患者和家属在庆幸多亏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时,却往往延误了极其宝贵的康复治疗时机,更有甚者认为中风康复不过是锦上添花,可做可不做。
错!康复治疗绝不是疾病治疗的附属品,两者不分伯仲,同等重要。一定要趁早,中风康复就是在与时间赛跑!
早期康复有很多好处。研究证明,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离床训练,比如坐位训练、起坐训练、站立训练等,能够提高3个月后的步行能力。
早期下床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很多家属把患者照顾得无微不至,患者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是这样做却使患者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这样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康复治疗需要患者主动参与。
通俗的说,偏瘫侧的肢体,能动多少就尽量动多少,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患者主动地参与各种训练,才能更好的改善运动功能。
刚说中风后康复要趁早,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患者都要赶着下地走路呢?
不是的,得看情况。
病房里,常常可以见到这种场景:患者偏瘫太过严重,连站立都不行,却被两个家属强行架着在地上拖着走。
这种过激的锻炼行为是非常有害的,会导致关节受损,肢体运动异常(例如上肢收缩、下肢伸直、脚向内翻、走路画圈等),上述情况出现后反而会使接下来的康复变得非常困难。
所谓的“误用综合症”就是这种情况。因此,康复治疗一定要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切忌操之过急。
任何时候,心态都很重要。康复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本质就是再学习。因此,要始终保持初学者的那一份耐心。另外,要有合理的预期。一般来说,病情比较轻的康复效果好、见效快;病情过重的,可能恢复的要慢一些。
康复训练一定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康复量由小到大,康复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地进行,切莫操之过急、勉强为之,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加重病情。
转自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