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
近年来中风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中风:死亡率全球第一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罹患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有240万人新发脑卒中,160万人死于脑卒中相关的疾病。并且,脑卒中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青年人依然有很高的发病率。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的中风风险也十分突出。在中风的两大类别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6倍,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这7 个危险因素或将致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持续上升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占比非常大,占到了70%到80%左右。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与类脑智能转化研究所、上海市麻醉与脑功能调节重点实验室熊利泽教授团队首次针对全球缺血性卒中疾病死亡负担及其可归因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前瞻性预测,研究结果发表在 Neurology 上。
(论文截图)
该研究系统总结了 1990 年至 2019 年 30 年间全球 204 个国家和地区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死亡负担,结果显示,1990 年至 2019 年,全球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死亡人数从 204 万增加到 329 万,预计到 2030 年将进一步增加到 490 万。
在社会人口学指数(SDI)水平低的不发达地区,年轻人缺血性卒中的增加趋势更明显,男性缺血性卒中的死亡负担高于女性,女性下降趋势更明显,这种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加。
同时,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死亡归因危险因素的研究发现,吸烟、高钠饮食、高血压、高胆固醇、肾功能障碍、高血糖和高体重指数等 7 个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的增加趋势有关现在和未来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做好这些,远离中风
长沙三真康复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唐福明教授提醒脑中风高危人群,中风对于患者及其家庭而言,是一种灾难性急性疾病,但90%以上的中风可以预防。
“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我们俗称的‘三高’人群,是中风高危人群中的重点人群。像长期喝酒吸烟、肥胖、血液粘稠的人群也要高度重视。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三高,预防中风。”
中风如何预防?唐福明教授给出了以下建议:
1、调整生活行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都是中风的诱因。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2、均衡膳食,减盐、减油、减糖
减少油炸油腻食品、动物内脏等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以及少吃高糖食物,增加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的摄入。
3、控制高血压,治疗糖尿病,改善血脂异常
血压、血糖、血脂较高的患者需要及时用药治疗,通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预防三高后也可以防止中风。
4、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三高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如果发现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如果不幸中风,不管症状大小,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医。”唐福明教授提醒患者家属,中风的治疗需要争分夺秒,越早进行治疗,患者的愈后越好。除了早期的药物积极治疗以外,中风患者若是临床症状没有完全恢复,病情稍微稳定一点,建议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重回家庭和社会。
/唐福明/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1979年就读于湘雅医学院,1994年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湖南、广东大型公立医院从事临床工作40年,期间先后担任科主任、医务部长、期间担任糖尿病医院院长七年,兼任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具有扎实的西医内科功底,在中医中药方面亦有较深的造诣,获得西医内科、中西医结合、执业中药师三重执业资格。经常用简单的方法治疗疑难杂症,且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其精湛的医术与医德获得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擅长于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疑难杂症,如心脑血管、呼吸、消化、老年病的治疗。尤其在糖尿病及疲劳综合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荨麻疹、眩晕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