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20日讯 世界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就像突如其来的疾病,瞬间就颠覆了我们原本的正常生活。唯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之勇敢对抗,才有可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在旅行途中突然重病,在ICU躺了两个多月后又陷入全身瘫痪、拔管困难,41岁的徐磊(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本来轻松愉快的三亚散心之行会成为自己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在医护人员的用心救治和家人坚定守护下,近日,他终于在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并能靠自己的力量坐稳,让全家人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徐先生在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01
“他现在自己用手撑着可以坐1个小时了!气色也好了,还长了点肉。”回忆起近半年来的就医经验,徐先生的妻子林女士(化名)百感交集,“他刚刚转过来的时候,只能依靠呼吸机,全身不能动,不能说话,不能吞咽,瘦得皮包骨。”
靠双手支撑,徐先生已经可以独坐。
今年5月,徐先生在三亚旅行时突发重病,被送至当地医院急救。然而,在当地的5个月时间里,他的救治过程并不太顺利,甚至可以说一波几折。
“他以前是有神经纤维瘤,这次突然复发。在医院先是做了手术,手术后发现还伴有脑卒中,又做了气管切开手术,在ICU躺了一个月才出来。”谈论起徐先生的病情,林女士心情非常沉重,“本以为出了ICU就可以安心了,结果因为拔管失败出现窒息和感染,他又被送进了ICU抢救。”
首次拔管失败后,徐先生在ICU又治疗了一个月病情才稳定下来。转出ICU后,徐先生意识虽然清醒,但四肢完全不能活动,不能说话及吞咽,仍需完全依赖呼吸机呼吸。为了让徐先生尽快康复,家人将他转到当地一家配备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接受了近3个月的康复治疗,“他的恢复情况没有我们期待中的理想,而且期间拔管又失败了,这对我们全家来说又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5个月的异地就医,治疗过程一波几折,受煎熬的不单单是躺在床上,意识清醒却不能动弹的徐先生,还有守在他病床旁的父母,以及因为要照顾几个年幼的孩子,不能随时陪在丈夫身侧的林女士。在几经咨询打探后,林女士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将徐先生转到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重症康复科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02
“患者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遭遇了两次拔管失败,如果再一次失败,对患者的身心无疑又将是一次重创。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深知反复拔管的危害,在徐先生入院后,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总院长胡兴就组织了医护康团队进行会诊,对其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以确保徐先生能尽快成功拔管,有更好的预后。
经完善相关检查,徐先生被诊断为脑梗死恢复期,左侧额脑膜瘤及左侧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后、高血压、肺部感染、气管造口状态等。康复评定结果显示,徐先生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吞咽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依赖,肺功能存在咳嗽力量评级1分(极弱)、呼吸肌力量弱、膈肌活动度差等问题。
经会诊讨论,重症康复团队为徐先生制定了综合化康复方案:
在临床治疗上以营养神经、抗炎、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康复治疗上予以关节松动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组织粘连,平衡功能训练改善功能、提高活动稳定性,呼吸功能训练、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排痰,Masko吞咽训练法、低频脉冲电治疗、气道保护吞咽法等加强患者吞咽能力,减少摄食训练时出现误吸的概率,常规针法、特殊穴位(部位)针法舒筋活络等;高压氧治疗促进神经修复;护理上予以一级护理,重点加强气道管理。
在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下,徐先生的各项身体指征得到改善。近日,徐先生成功拔除了气管导管,这极大地增强了徐先生一家人的康复信心。
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重症康复团队经康复评估后又为其调整了康复治疗方案,重点增加了作业疗法改善手功能,提高躯干控制能力,新增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关节松动训练。
呼吸训练。
通过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徐先生的肢体运动功能、吞咽功能、肺部功能等都较以前有了好转。目前,他可以依靠自己上肢力量维持坐位平衡,经口进食米糊、肉糊等中稠度食物。
“他靠手支撑着能独立地坐着,现在正在学习改用腰部的力量支撑。回到长沙后,我们的进步很大,对不对,磊哥?”听到妻子的呼唤,虽然暂时还不能言语,但徐先生努力反复抬起上半身又放下,示意同意妻子的话。
站立训练。
对于能取得现在的康复效果,林女士非常欣慰,“我们也知道,要想他能康复到能生活自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会一直做他坚强的后盾,陪着他、支持他。”对于医护人员,林女士也充满了感激,她说:“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治疗师,对我们都非常亲切,总是鼓励我们,为我们加油。他的进步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和信心,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03
气管插管是ICU患者建立有效通气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的生命支持方式。但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患者并发症越多,而且长时间放置气管切开套管所需要的特殊护理和治疗措施给患者和其家庭也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然而,并不是所有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拔管都很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存在较高的失败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有研究显示,约2%~25%的气管插管患者会出现拔管失败。
“拔管从操作上看起来比插管简单,但它不是插管过程的简单逆转,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拔管的成功概率。事实上,像我们医院就已经收治过多例拔管困难,甚至多次拔管失败的患者。”胡兴表示,气管切开术后要提高拔管成功率,重点要做好三项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上气道通畅度、气道保护能力。“在拔管前,临床医生应准确评估患者各项指征,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提高拔管的安全性。”
以徐先生的拔管经历为例,胡兴对拔管操作进行简要说明,“我们在评估患者能否拔管时,首先要看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是否足够。像徐先生,刚入院时他的肺功能评估显示他的呼吸方式以胸式呼吸为主,咳嗽能力差,呼吸肌肌力弱,这种情况就代表他的自主呼吸能力还欠缺,我们还需要通过康复治疗来改善他呼吸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他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呼吸力量、膈肌活动度等有很大提升,呼吸方式得到改善,我们判断他已经初步具备拔管指征。之后又对其气道、吞咽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综合评估下来,认为他具备拔管条件才予以拔除插管。”
胡兴也提醒,拔管期间一定要密切关心患者的情绪,尤其是经历过一次甚至数次失败的患者,务必要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使之充分理解、积极配合并树立信心。“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确保拔管操作的安全和有效。同时,我们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拔管期。”